開卷有益
常說開卷有益,但是怎樣開卷才有益?怎樣打開孩子的智慧之門?我相信要有一條鎖匙,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是那一條開啓智慧之門的鎖匙,但我相信最終的掌匙人還是他們自己。
奇妙的說故事之旅
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我在屯門參加了一所小學舉行的「兒童啟蒙老師訓練」。我原本是期望從中學習說故事技巧和與小孩相處的貼士,但兩節工作坊卻為我帶來意外驚喜。
參與「兒童啟蒙老師」課程後的感想
很高興今年是第二年參加我兒子的”故事爸媽"的計劃,今年邀請到Bring Me A Book”主辦, 主席講師Percie親臨學校講述「兒童啟蒙老師」課程的內容,於課程完成後,令我對 “閱讀”兩字加深了不少的知識及益處。要由小培育他們有閱讀的習慣,而且不論是小孩子或者是成年人也要不斷地每天進行學習的。Percie 也提及”朗讀”的技巧,也是必須要留意的環節。
精彩的2012年序幕
在一月份的一個朦朧的冬日,我來到上水主講新年第一個「兒童啟蒙老師」工作坊。當我設法找那所學校之際,我想起電話中張老師的提示:「學校就在街市對面,顯而易見」。環看火車站四周,都不見任何建築物貌似學校,我心想一定是弄錯地方了。忽然,一個寫着「東莞學校」的指示牌映入眼簾。我向前方再一看,不敢相信眼前所見的就是目的地。矮小的中國式建築配上長廊,紅磚瓦頂在綠蔭中構成「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圖畫。我心想在這裡主持工作坊,揭開2012年序幕真特別。後來,張老師告訴我,這所學校已有50多年歷史;在高樓大廈中林立的傳統學舍,格外突出。
朗讀是一種「快樂」並不是「壓力」
我現在有一名女兒 (五歲)及一名兒子(四歲)。當他們三歲時,我便開始為他們朗讀。只要我的工作不是太忙碌或精神不是太疲倦時,我便會抽空與他們朗讀。雖然我一直沒有參加任何關於為孩子朗讀的課程,但我知道為孩子朗讀是重要的。為什麼? 因為我一直認為朗讀可訓練孩子們的耐性。不過有時候,朗讀卻為我帶來一種壓力。
Julie Fowlkes 「自製圖書工作坊」
對繪畫一曉不通的我本來對參加這個「自製圖書工作坊」有些卻步。因為我覺得為孩子製作書本好像是好不容易的事情,但Julie明白家長的憂慮,所以她的教學一如以往地清楚易明。第一項原則:保持最簡單的書本創作。由於這並不是一場比賽,所以你不需要製作出一本完美的書,最重要是與孩子一起享受製作過程中的樂趣。
一本繪本《團圓》體驗真正親子共讀的樂趣
我有幸於十月底到十一月初能夠參加兒子學校與書伴我行基金會協辦兩節的 “兒童啟蒙老師訓練工作坊",這個參與讓我知道 "親子共讀"的重要性。最主要是先推動了我去喜歡(甚至說是愛上)"親子共讀",因為在共讀的過程是不需要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家長亦不需要對自己有太多限制。這樣,大家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之下一起進入故事裡。我總括我所得著的是:此活動是必須的、亦不費分文的、在任何時刻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的;而在整過過程中是沒有對與錯,從而建立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幫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等等,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親子活動。
更多
「更多」,這是我的兒子第一個會說的詞語。
他不但清楚有力地說:「更多」,更加上身體語言去表達他的意思。我跟其他父母一樣以為孩子第一個會說的詞語是「媽媽」或「波波」,但我的兒子卻直接向我表達他渴求「更多」﹗。
Julie’s Message
親愛的香港家長:
感謝您們上星期抽空出席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的工作坊。您們的投入及支持使我們深深感動。
希望上星期的學習能夠幫助您們與孩子享受更多朗讀的樂趣。很開心上星期與大家一起製作圖書、分享朗讀經驗及製作不同的手偶等,將朗讀變得更有趣味。
親子共讀和學習中國語文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McBride教授的一項研究報告,是探討對話式閱讀和學習詞語形成的規律(詞素訓練morphological training)的影響。詞素的概念有助小朋友理解中文詞語的基本詞素組合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