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子操縱的家教」說不

最近,我經常觀察到一個令我憂心忡忡的現象,就是「電子操縱的家教」在大人與小孩之間出現。如你在週末出外用膳,便會發現為數不少的家長,他們利用智能手機、小玩意(如遊戲機),或其他電子媒體產品等等,來「看顧」他們的子女,這樣,成人們便可以繼續暢談、繼續用膳。

重拾學習的樂趣

這是我所參與過最有啓發性和最有趣的工作坊。「閱讀應該是有趣的,學習應該是有趣的。」Julie強調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趣味,她教導孩童的那套與我以往所接受的教育很不一樣。

有調查研究基礎的訓練

如果你是明報的讀者,你應該可能聽過蔡姨姨這個名字。蔡姨姨將她的一生奉獻給親子共讀,除了在明報撰寫有關親子關係的文章之外,她還教授家長如何講故事的有效技巧。

全新段落由此展開

我於參加了「兒童啟蒙老師訓練」工作坊,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和先生日常工作十分忙錄,總是早出晚歸;於是,兒子在生活上的各種需要也交給了我媽媽幫忙管理。 大多數的日子,當我倆放工後回到家裡時,發現兒子都已是睡着了,甚至有些時候,整整一個星期裡都沒有好好地和兒子一起吃一頓晚飯,自覺虧欠他實在太多了。

「親子共讀」的好處

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書伴我行」舉辦的家長工作坊,是次工作坊的目的是提倡「親子共讀」。當天的導師是Percie,她不時採用了提問和遊戲方式來引導家長們在小組裡討論及思考問題。在工作坊裡,各家長除了能自由地分享與子女閱讀的心得,也能有機會示範和實踐在課堂中所學習得到的朗讀技巧,來加深印象。

試驗親子共讀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感謝「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及其導師Percie Wong。

作為一名全職主婦,很開心在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書伴我行兒童啟蒙老師訓練」,短短的兩堂課讓我獲益良多。

在沒有遇上Percie之前,我大概知道圖書對小朋友的的重要性,在我的兒子7、8個月大時我開始給他讀圖書,並且是隨著他的愛好買他喜歡的圖書,通過書本讓他認識不同物件或事情。讓我最深刻的是他認識的英文詞彙比同齡的小朋友多,而且英語感也較好。

真棒!我孩子也學會了說故事!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他們的年齡分別是6歲、4歲和5個月大。這次參加學校與書伴我行(香港) 基金會合作的工作坊,給我帶來很多收獲,最難忘是學懂了說故事的技巧,大大提升我為孩子進行親子共讀的樂趣。

噩夢消失了

猶記得小兒上小一的首兩星期,我們的噩夢便開始了…….

兒子每天早上均會出現驚恐,不願意上學;每次於我們準備出家門時,他都緊抱着我,拖拖拉拉的踏出家門並嚷着說:「媽媽,我很掛念你,很想快點放學,快點回家看到你。我又很擔心不知誰是下一課堂的老師啊!」

開心愉快的朗讀時光

小女兒今年五歲半,名叫苡琳 (Elim)。每天晚上,我們會摟抱在一起,朗讀圖書。歡笑聲,爭辯聲,充滿整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