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過去的工作背景及訓練中,明白到床邊故事可以加強親子關係、令孩子從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及心靈的啟廸,故在平日也有每天為兒子進行伴讀。但在一次的機會下,參加了兒子學校舉辦的一個「書伴我行」兒童啟蒙老師訓練工作坊,從中得到不少啟發及箇中技巧,實在獲益良多。
從態度上,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教材,都是可以讓你持之以恆地和孩子說故事。
由早到晚,從帶小孩子返、放學途中,可以邊走邊說;在做家務時亦可以邊做邊說;與子孩洗澡時更加可邊洗邊說;或者是晚上與小孩訂定的黃金時間(父母與孩子的親子時間,在沒有電視的環境當中一同遊戲及享受親子樂)與孩子進行;當然不乏的是床邊故事時間了。
另外,一本有趣的繪本(精心製作的有字或沒字故事書,繪畫風格別緻有特色,內容為新穎有啟發的兒童讀物)固然能引起孩子對故事的興趣,其實就地取材也可以進行說故事,如:內容適切的報章,也可以令小孩享受與父母伴讀的樂趣。在戶外的環境中,也可以與孩子一同創作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如可以將情景拍攝下來或者讓孩子將之畫下來,更可製作一本獨一無二,又屬於你們的故事書呢。甚至是一盒小小的顏色筆,只要加點創意,也不難將它擬人化地成為你們故事的主角啊!
在技巧上,可先從書的封面傾談一番,例如在封面處看到什麼?猜猜書中人物是誰或發生在甚麼地方等等?繼而再介紹書本名稱、作者名稱等,在講述書本的內容上,可依據小孩子的能力及歲數等作出改變。開始時,可用口語化方式,繼而亦可嘗試轉用書面語講述,在伴讀時,亦可看看孩子的觀察能力,當中可要求他們估計故事將有何事發生,當然以抑揚頓錯的聲音講述,更可增強故事的吸引性。最後,讓孩子說說最喜愛或最深刻的一部份亦甚為重要,除可了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及想法之外,亦可以訓練孩子說話能力,當中更可延伸不少有趣及值得討論話題呢!
父母們能抱著這種正面的態度,在不論孩子功課量的多少,鎖碎事情有多少等等的情況下,仍然持之以恆,將之培養成生活習慣,則距離成功的路將不遠矣。
講者王素瑩在工作坊中,以生動活潑及多元化的手法帶出伴讀時注意的重點外,更指出愛看書的小孩,在學術成績及將來成就上,都較沒有看書的小孩子為佳呢!看書除能令人提高創作及解難能力外,更可擴闊學校課本以外的各類知識,令孩子畢生受用,相信這是每個為人父母所想所要的。既然機會及寶庫就在每個人的手裹,父母們真的要好好把握,伴讀就從今天開始吧!
郭力家長, 兒童啟蒙老師社區訓練計劃參加者 (五旬節靳茂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