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參加了「兒童啟蒙老師訓練」工作坊,這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和先生日常工作十分忙錄,總是早出晚歸;於是,兒子在生活上的各種需要也交給了我媽媽幫忙管理。 大多數的日子,當我倆放工後回到家裡時,發現兒子都已是睡着了,甚至有些時候,整整一個星期裡都沒有好好地和兒子一起吃一頓晚飯,自覺虧欠他實在太多了。
然而,因我在家的時間不多,而擔心兒子在家的空閒時間過多,所以,從他幼年開始,我便習慣了購買形形色色的習作、練習工作纸、圖書及兒童雜誌等等給他,希望那些材料能幫助他更專注於書本上。可是,我不經不覺地開始要求他能多識字,中、英文皆是,更將他與其他小朋友比較,希望他是最好的。這樣,就算是看圖書,也要求他認字、識字,忽略了理解内容及鼓勵思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亦經常用書面語去讀故事,而不是用白話文來朗讀故事。如事者,我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對兒子的要求更變本加厲,他也漸漸地不喜歡和我一起看圖書了。
我可算是幸運有機會參加由書伴我行舉辦的工作坊,讓我能明白到子女對事物的觀點與喜好是在於父母的態度。 我從第一課中學習到的伴讀技巧,回家後便立刻嘗試,從新開始跟兒子一起看圖書。
某個星期日,我與親戚在媽媽家中聚會。早前,兒子從學校裡借了圖書回來,所以,我想為他們朗讀故事。我帶着兒子(三歲半)、姪兒及姪女(即兒子的表哥表姐,分別就讀六年級和三年級)走到房間的一角,正想一起分享的時候,兒子反而想要離開,因為他玩意正濃,而圖畫册裡没有他喜愛的卡通人物。然而,小姪女卻表示想聽我講故事,因此,兒子也留下來聽我講故事。出乎意料之外,當時的氣氛很好,就連讀六年級的表哥也很用心去聽。每當我在段落間發問問題時,他們也有用心去思考,而 兒子也開始投入起來。
這天的經歷給我很大的鼓舞。以往,我會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小朋友的世界。揀選圖畫書時,以自己的尺度來選擇圖書。覺得這本圖書的圖畫不夠細緻、那本圖書的故事不夠生動,這樣,間接地剝削了兒子自由選擇他所喜歡及適合他的圖書的權利。
完成了工作坊後兩個月,雖然未能做到每天和他一起看圖書,但只要是兒子在睡前時見到我,也會主動要求和我一起看書,有時我感到疲累,我會提議他講故事給我聽,然後,我再講給他聽,很窩心呢!
親子伴讀、和小朋友一起成長、從小朋友角度出發等等,每個父母總覺得自己已做到的。然而,做得對嗎?做得夠嗎?是時候反省了!
謝謝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 謝謝你,Percie!
在寫這篇文章的當天,我晚上十點多才回到家, 我還未吃晚餐,兒子將準備睡覺,但他見了我馬上跳了起來, 要我陪他講故事。那一刻,我明白到除了工作,我還有個家,多麼温馨啊!
Priscilla, 兒童啟蒙老師訓練計劃參加者(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大圍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